本报讯 (记者 刘勇)推进国家级
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,必须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。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时指出,全市上下要坚持“办事方便、法治良好、成本竞争力强、生态宜居”目标不动摇,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,抓实抓细“1、7、3”改革举措,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。
按照国家批复的承接产业转移方案要求,建设一流营商环境,必须全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。一要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。要全面落实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,大力发展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加快实现“办事一张网”“只进一扇门”“最多跑一次”。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,落实各级“项目管家”制度,坚持问题导向,切实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难题。二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。要创新公平公正监管方式,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,加大产权保护力度,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,增强各类市场主体信心。要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,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,维护良好市场秩序。三要营造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。要坚持市场化原则,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推动“非禁即入”,预防和制止示范区内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行为。要严格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各项减税降费措施,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。要进一步规范清理涉企收费,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。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,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,降低融资成本。
为确保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,市委、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在营商环境建设年,要齐心协力抓好以下工作。
要全力打造最优服务环境。强力落实优化营商环境“1、7、3”改革举措,着力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。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,确保“一件事一次办”。提高“一网通办”水平,统筹做好破除壁垒、平台优化等工作,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100%可办、能办、办好。(下转3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