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王甲卓
干净整洁的道路,错落有致的民居,道路两旁绿树成荫,山上果树硕果盈枝,广场和公园里吸引着休闲的人们……一走进建平县朱碌科镇,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。近年来,朱碌科镇从思想引领、文化培育、实践活动等多个维度发力,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。日前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。
强化思想引领 筑牢精神根基
朱碌科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、农家书屋等阵地,广泛进行理论宣讲,用群众能接受、愿意听、听得懂的方式,把“大政策”转化为“小道理”,助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一线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几年来,朱碌科镇开展理论宣讲40多次,设置宣传牌、文化墙百余面,悬挂宣传横幅50余条,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。
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主题,朱碌科镇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等主题活动,以“传承文化、凝聚民心、服务群众”为宗旨,通过文化展演、民俗体验、志愿服务、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,共组织活动25场次,参与群众达上万人次。在“七一”、国庆等节日,组织开展“红色故事分享会”“重温入党誓词”“红色故事主题宣讲”等活动10余次,激发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;每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开设2次“道德讲堂”,以“身边人讲身边事、身边事教身边人”的形式,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厚植文化底蕴 滋养文明沃土
朱碌科镇一直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开展非遗传承、传统民俗活动等,积极打造非遗小镇。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技艺培训、展示活动,让黄河阵、昆角秧歌、中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焕发生机。同时,结合传统节日,每年都举办一次非遗活动,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,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,朱碌科镇每年开展“送文化下乡”“文化惠民演出”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次,表演形式多种多样,既有京剧、评剧等传统戏曲展演,又有歌舞、小品等现代文艺表演。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,切实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。
聚焦实践创新 凝聚文明力量
朱碌科镇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体系,成立13支志愿服务队,结合群众需求,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宣讲、助老扶幼、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,几年来累计活动60余次。同时,镇政府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,以提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在文明创建活动中,朱碌科镇制定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,以创建促提升。文明村镇创建中,推进移风易俗,培育文明乡风,建设美丽乡村;文明家庭创建中,以“最美家庭”为榜样,弘扬家庭美德,树立良好家风。2021年至今,全镇19户文明家庭,11户文明户均起到了表率作用。